8月10日,湖南教育報刊集團第三支部黨員來到譚翤同故居,追尋先烈足跡,重溫革命歷史。
譚嗣同是中國近代維新派政治家,“戊戌六君子”之一,公開提出廢科舉、興學校、開礦藏、修鐵路、辦工廠、改官制等變法主張。變法失敗后,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,年僅33歲。他的一生,始終置個人安危于不顧,以振興國家為己任,其復興中國的夢想雖未能實現(xiàn),但留下的“天涯何處是神州”的愛國精神、“我自橫刀向天笑”的犧牲精神、“敢為人先”的改革精神等被后世所傳唱、所敬仰。
在譚嗣同故居內(nèi),大家瞻仰了這位思想先驅(qū)的銅像,參觀了屋內(nèi)的文物與陳設(shè),傾聽了他“天下興亡、匹夫有責”的人生歷程與革命歲月。大家紛紛表示,此次主題黨日活動很有意義,心靈得到了洗禮,思想得到了升華,更進一步堅定了為國家謀富強、為民族謀復興、為教育謀發(fā)展、為人民謀幸福的堅定信念和人生目標。在接下來的工作中,一定充分發(fā)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,為單位的改革發(fā)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。
(文\圖 徐鵬)